pr官网,PR社极品大胸麻酥酥哟流白浆|psns最新视频_p站

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重點領域信息 > 民族宗教
劍河縣開展“五旗五徽五認同”主題教育情況
字號: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黨的二十大關于民族工作的指示精神,嚴格按照中央、省委、州委民族工作會議決策部署。根據劍河縣委辦《關于成立劍河縣創(chuàng)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貴州省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開展“五旗?五徽?五認同”主題教育實施方案》等文件要求,開展“五旗五徽五認同”主題教育,推動劍河縣教育高質量發(fā)展。

一、“五旗五徽五認同”工作開展情況

(一)落實文件精神,明確各級工作職責。貫徹落實教育部等四部門關于印發(fā)《深化新時代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關于印發(fā)黔東南州2022年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要點的通知》《劍河縣創(chuàng)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工作推進方案》《劍河縣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chuàng)建“八進”工作實施辦法(試行)》等文件精神,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縣長為雙組長的劍河縣創(chuàng)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工作小組,召開了創(chuàng)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工作研討會、推進會,為全面深入推進我縣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進機關、進企業(yè)、進社區(qū)(村居)、進鄉(xiāng)鎮(zhèn)、進學校、進軍營、進醫(yī)院、進景區(qū)(以下簡稱“八進”),對我縣創(chuàng)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工作進行全面部署。辦公地點設在劍河縣民宗局,安排56萬元作為創(chuàng)建專項工作經費,從稅務、教育、衛(wèi)健和鄉(xiāng)鎮(zhèn)共計抽調5位同志到縣創(chuàng)建辦負責日常工作,有效的保障了劍河縣創(chuàng)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工作的開展,貫徹落實“五旗五徽五認同”主題教育,為實現(xiàn)劍河縣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提供了物質、環(huán)境等保障。

(二)宣傳氛圍濃郁,豐富活動成果。2021年劍河縣城關一小成功申報為貴州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試點學校,劍河縣創(chuàng)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劍河縣教育和科技局指導劍河縣城關一小、劍河民中等全縣165所中小學幼兒園開展“五旗五徽五認同”主題教育,并對開展活動較好的學校提供資金支持,利用校園廣播、標語、板報、櫥窗、走廊、校史陳列室、國旗下講話、校園廣播站、微信公眾號、網絡媒體等設施媒介,廣泛深入開展“五旗五徽五認同”教育活動,營造濃郁的宣傳氛圍。

1.將開展“五旗五徽五認同”主題教育納入考核體系。2022年6月,黔東南州民宗委、州教育局聯(lián)合轉發(fā)了《貴州省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開展“五旗?五徽?五認同”主題教育實施方案》。縣民宗局、縣教科局牽頭指導各中小學成立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分工,印發(fā)《劍河縣創(chuàng)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考核細則評分表》的通知,確立考核標準。全縣中小學在校園內及周邊制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標語,積極營造宣傳氛圍。全縣中小學、各單位積極響應,共制作永久性宣傳標語231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活動168場次,直接接受宣傳教育群眾、師生5.2萬人(次)以上。劍河縣各中小學從識“五旗”、辨“五徽”、鞏固“五認同”意識,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教材。從推廣普通話活動、開展主題班會、出黑板報、寫手抄報、參加社團活動、舉辦征文比賽、舉辦演講比賽等形式,鑄牢“五旗五徽五認同”根基。劍河縣教育系統(tǒng)緊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以“五旗五徽五認同”教育為抓手,把“五個認同”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守正創(chuàng)新,推動劍河縣教育高質量發(fā)展。

2.以節(jié)假日時間節(jié)點為契機,開展“五旗五徽五認同”主題教育。2022年10月28日,各學校以苗年節(jié)為契機積極開展各類活動。其中,劍河縣城關一小開展了“苗族的介紹”主題班會活動。班會課上,各班主任從苗族的名稱與人口、苗族的歷史發(fā)展與分布、苗族的文化與習俗、苗族的宗教信仰、苗族的服飾、黔東南苗年等方面介紹了我國苗族的基本情況,讓學生們更深地感受到“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感情。有的班級進行了如何用行動維護民族團結的大討論;有的班級學生即興來了一段苗族舞蹈。主題班會活動中,大家積極、主動參與,場面熱鬧非凡。劍河縣幸福社區(qū)中心幼兒園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苗年節(jié)”節(jié)日活動。在體驗“苗年”走親訪友習俗中,孩子們挑起小扁擔,盛裝出席。沉甸甸的擔子上掛滿了家長精心準備的雞、鴨、魚、肉、水果、蔬菜、稻米等“走親禮”,盡情展示著秋收的成果和苗族人熱情好客的風采。當天,孩子們還體驗了攔門酒、踩水鼓舞、打糍粑、品長桌宴等豐富多彩的“苗年”傳統(tǒng)習俗,在歡樂的氛圍中增強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2022年11月24日,恰逢侗年節(jié),劍河縣城關一小開展了歡度侗年系列活動。當天,少數民族的小朋友們身穿民族服飾,各班主任利用隊會課,讓孩子了解了侗族民族風情、知道侗年的來歷等侗族文化。隊會課后,孩子們集中到大會議室,侗族小女孩分享了自己知道的侗族小知識,老師給大家上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活動,讓孩子們了解中華民族大融合,作為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民族團結共同體,要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永不分離。劍河縣城東幼兒園全體師生穿著侗裝盛裝,探索“侗年節(jié)”的奧秘、品侗家油茶、唱侗族大歌、踩蟲舞、打糍粑、玩民族民間游戲、赴長桌宴、巧手繪侗年等侗族特色項目,通過此次活動,孩子們深入了解侗族文化,增強孩子們對中華民族、對中華文化幸福感歸屬感。2022年7月1日,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1周年,劍河縣中小學開展各類活動。其中,劍河縣城關一小開展“童心向黨迎七一”主題隊會活動,在隊會中,各中隊輔導員老師給學生了解黨的故事、品讀紅色故事、畫出黨旗風采、唱出紅色精神、舞出愛國情懷。通過對黨旗、黨徽的認識,讓孩子們直觀地了解黨旗和黨徽的組成部分,還向學生講解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歷程,讓學生們了解七月一日是中國共產黨的生日。傾聽雞毛信的故事、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劉胡蘭的故事、小蘿卜頭宋振中的故事,從故事中感受戰(zhàn)爭年代少年兒童英勇的革命品質和崇高的革命精神,從小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感和使命感。

3.將開展“五旗五徽五認同”主題教育與少數民族文體活動相結合。在民族文化進校園的大背景下,城關一小教師根據苗族水鼓舞創(chuàng)編水鼓舞健身操,將水鼓舞健身操提升到課題研究高度,《水鼓舞健身操創(chuàng)編推廣的成功實踐》分別獲得了省、州教學成果三等獎和一等獎。2017年,《水鼓舞健身操》獲劍河縣教育和科技局批準在全縣36所完全小學推廣普及。劍河縣各中小學開展當地獨具特色的蘆笙舞、苗族刺繡、苗歌等民族文化引進校園和課堂,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提升文化自信,促進民族文化傳承。其中,劍河縣擺偉小學積極開展蘆笙操、苗族刺繡等社團活動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并得到劍河縣融媒體中心的多次宣傳報道,影響力得到進一步傳播。開設“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了解學校推進項目實施的工作情況,加快民族文化進校園步伐,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增進“家校團結一家親”。劍河縣第四中學的社團活動也如火如荼的展開著,笛子、高蹺、刺繡等特色社團活動的開展,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劍河縣五河民族小學開設的武術社團影響深遠,2013年,五河武術受邀參加央視百山百川行第五十六集《遠方的家》特別節(jié)目。2015年,代表縣參加州第一屆文化藝術展斬獲三等獎。五河武術分為兩個層次進行:第一層面是普及層,每個五河小學學生都學習教師開發(fā)的一套組合小拳(雛鷹拳),學會五河棍術三式(公雞吃水、鯉魚下灘、蛤蟆下蛋),目前該校利用體育課對該校243名學生進行教學,教學效果良好;第二層面是精進班,2022年武術班有36人,以每周兩節(jié)特色社團課進行教學,不定期利用周末強化訓練。五河棍術有:桃花見風、頂子雙頭、四方六合、大蓮花、猛虎下山等8套棍術。另外還有五河刀術、拳術等多種形式。五河民族小學2009年武術開班至今(2022年12月),普及班畢業(yè)約450人,其中精進班畢業(yè)95人。

(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教材。全縣中小學校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教材,確保劍河縣教育系統(tǒng)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入腦入心。劍河縣城關一小在2022年秋學期,從語文、道德與法治、音樂等學科共計55處教學內容融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關知識。劍河縣民族中學除了在上述學科融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關知識以外,以教研活動的形式,撰寫了《民族團結一家親》教學設計在全校推廣,深受學生們廣泛好評。

1.打造示范課程,鑄牢“五旗五徽五認同”根基。劍河縣各中小學以開展教研活動為契機,將鑄牢“五旗五徽五認同”與示范課(觀摩課)相結合。其中,劍河縣城關一小在各教研組研討課的基礎上,打造了《端午粽》(一年級語文)《黃繼光》(四年級語文)《尊重他人》(六年級道德與法治)《幸福一家》(二年級美術)《愛唱歌的小杜鵑》(三年級音樂)等十二節(jié)示范課,組織全校相應任課教師學習觀摩,示范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老師們認識到對學生的融入教育要做到抓住最佳時機,做到收放自如、恰到好處,既不影響教學,又能收到最佳育人效果,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自然進入學生的頭腦和心田。劍河縣第四中學以《孩子的舞臺》《民族文化進校園 團結之花片地開》和《劍河縣第四中學德育改革典型案例》等教學案例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行發(fā)揮較大作用,減輕了各班主任的班級管理的負擔,鞏固了全校師生的團結和睦。

2.推廣普通話、開展學校社團活動,鑄牢“五旗五徽五認同”根基。每年9月第三周是推廣普通話宣傳活動周,劍河縣中小學幼兒園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推廣普通話宣傳活動。劍河縣城關四小等學校開展了“我教長輩說普通話”、手抄報黑板報、演講比賽、書法比賽。劍河縣示范幼兒園開展了“我給爸媽當老師”、詩歌朗誦比賽,還組織教師間文檔規(guī)范培訓活動即“啄木鳥糾錯”行動,進行組與組、班與班、個人自查的活動,再一次烘托了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的宣傳氛圍。劍河縣各中小學開展豐富多彩且具有民族特色的社團活動,在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不斷激發(fā)學生對中華文化的喜愛之情,推動劍河縣素質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劍河縣城關一小的蘆笙、刺繡、水鼓舞、剪紙等社團活動的開展,“紅領巾講解員”的培訓;劍河擺偉小學開展的蘆笙舞及苗繡等社團活動;五河民族小學武術等社團活動的開展,得到各級媒體的廣泛報道,受到全縣人民群眾的廣泛關注,為劍河縣創(chuàng)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

上一篇:
下一篇: